對中﹑美﹑台關係之重新剖析﹑
兼談兩岸統一之前景


熊 玠
(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導言

台灣是中﹑美關係間的一個很重要因素﹔而美﹑台間與兩岸間之關係﹐在很大的層
面上﹐也與中美關係有無法分割的密切關連。 所以﹐在奢談兩岸(即中國大陸與台
灣間) 統一大業之前景﹐必須先洞悉中﹑美關係之動向與微妙。

有人研究過﹐自二戰以來美國與國外的關係﹐若有變動﹐多半首先發自美國。其原
因有二。第一﹐美國無論在冷戰期間或冷戰結束後均是一個霸權。為了配合其霸權
之需﹐美國常常須做出某些必要之調整。而且任何足以威脅或影響美國霸權地位的
突發事件﹐也可能導致美國政策的急變。第二﹐美國三權分立以及有兩黨抗衡而產
生選票之爭(美其名曰顧慮民意)﹐所以為了內政需要﹐執政黨時而在外交上常做
出戰術上必要的轉變。當然﹐這並不表示在重要的對外關係上美國的基本政策沒有
它一貫性原則的存在。譬如美國的對華政策﹐自1972年尼克森訪華以來﹐基本上是
保持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一貫性。但﹐在若干事務上﹐卻因時因地在不同的
總統執政之下作出若干調整與變動。可是﹐似乎在歐巴馬總統上任兩年來﹐所做的
變動特別多﹑幅度也特別大。而且在他以前的幾位總統﹐都是上任之初對華政策較
為強硬﹐以後再逐漸緩和。唯有奧巴馬相反﹐他上任第一年對中國特別友善﹐而第
二年卻問題叢生。

但是﹐在2010年底美國國債突破14兆美元以後﹐美﹑中關係驟然發生極其難以言傳
的轉變與錯位﹐我們在以下的分析中﹐已可看到﹐對美國與美中關係而言﹐台灣已
被其他更迫切的問題所掩蓋﹐不再是一個頭號舉足輕重的議題了。因此﹐台海兩岸
的關係以及統一的前景﹐將成為一個主要是由兩岸互動以及它們彼此內部發展所影
響而決定的問題。

奧巴馬對華政策的週折

奧巴馬競選總統的時期﹐適逢華爾街崩潰以及由于小布什總統八年單邊主義與黷武
好戰的政績﹐導致美國國際信譽掃地﹑國內經濟亦一蹶不振。歐巴馬之所以能當選﹐
在很大的成份上﹐是由于很多選民響應了他『跟我奮起改革』的號召。所以﹐在奧
巴馬就職的第一年﹐他的神聖使命乃在優先做出挽救美國經濟的必要步驟(至少要
做出姿態)。而在全球金融海嘯之際﹐唯有亞太地區一枝獨秀。乃有其謙恭卑微東
亞之行。在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以後﹐又參加了【東南亞協約組織】(東
協組織﹐ASEAN﹐ 一譯【東盟】)的峰會。並且一再強調美國也是一個太平洋地區
的成員。在東協組織峰會上雖然已與胡錦濤主席數度相見﹐但仍然堅持去中國訪問
三日(11月15-18)﹐再與胡主席更深一層密談。其原因就是他認識到中國在亞太地
區以及世界經濟上已有其特殊地位。在北京達到的《中美聯合聲明》中第二段有言﹕
『中方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地區國家為本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
這正是給予了歐巴馬千里迢迢所追求的肯定。在確定中美共建『應對共同挑戰的夥
伴關係』之後﹐聲明說『雙方強調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可是﹐
等他剛過上任一週年(2010一月20)的幾天內﹐歐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在態度與言
詞﹑甚或行動上卻顯示了一個180 度大轉彎。譬如歐巴馬于二月18日在白宮接見了
達賴喇瑪(這是一反他于2009年拒絕接見達賴的決定)
。又于一月25日通知國會他對台灣軍售的決定﹐轉移價值64 億美元的武器。另外﹐
還有國務卿喜拉蕊借聲援【古歌】之故嚴批中國無言論自由等等。不久以後﹐她又
在越南挑撥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對抗中國。

以上這一連串對華政策轉變的事跡﹐均發生在一月19日  麻瑟朱塞州(簡稱麻州﹐
Massachusetts)為遞補已故美國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民主黨人)遺缺而舉行的
選舉之後。麻州是紐英格蘭區重鎮﹐素來是民主黨的中堅地盤。孰料這次的1/19 日
改選﹐民主黨候選人﹐儘管有歐巴馬與肯尼迪遺孀為其站台﹐居然慘敗給一個名不
見經傳的共和黨人。這個信息證明了美國一般選民對歐巴馬年來政策軟弱的不滿(尤
其是對中國)﹔更預期了在2010 年底即將舉行的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共和黨將有機會
翻身﹑重新取得對國會的控制。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歐巴馬政府立刻做出反應﹐以
期表示一般輿論對歐巴馬政策軟弱的控訴不符實際。譬如以上列舉對華政策的轉變﹐
就是要證明他對中國的崛起絕對沒有退縮姑息或手軟。同時為了針對一般選民對時
下經濟不景氣之不滿﹐歐巴馬將一切歸罪于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導使美國大量貿
易赤字﹑並喪失了美國境內很多就業機會等等。可是﹐儘管使用了這【痛擊中國】
 的策略﹐在11月的期中選舉中﹐並沒有挽回民主黨痛失眾議院多數席次控制之厄運。
既然如此﹐已證明只是一味在對華政策上逞強﹐已無足改變美國選民對歐巴馬軟弱
無能的觀感。

年來﹐朝鮮半島暴力事端層出無窮﹐也牽連了美﹑中關係。2010年三月26日南韓
【天安艦】在公海上神秘沉沒﹐南韓堅持是朝鮮魚雷攻擊所致(國際調查並未完全
證實此點)。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提議譴責朝鮮擊沉【天安艦】﹔可是正如在
伊朗問題上一樣﹐均遭中國(另加俄羅斯)反對而致無法通過。11月23日﹐兩韓之
間﹐又發生衝突。正當南韓在其境內(但靠近朝鮮的)延坪小島實彈軍演之際﹐朝
鮮竟以實彈反擊﹐導致7人(包括3 個平民)傷亡﹔17人受傷。 美國邀請中國出面
制約朝鮮。一時未見效果﹐引起美國不滿。更有媒體挑撥﹐認為是中國縱容朝鮮之
表現。朝鮮進一步威脅﹐如果南韓繼續在延坪島軍演﹐將視為戰爭行為對待。但經
中國政務委員戴秉國啣命于12月八日出使平壤以後﹐儘管南韓在延坪島舉行了後續
的軍演 ﹐ 朝鮮表現克制﹐並沒有做出任何驚人反應。

至此﹐論者乃認為一年以來中美關係的陰霾迅速蒸發﹐已再見天日。十二月15日在
華盛頓舉行的中美聯合商務貿易委員會上﹐美方之高階層官員對中方的『合作』行
為﹐大表讚賞。而中方與會官員亦宣告中國市場將對美國的新工業技術與農產品暢
通開放之門。白宮選擇在聖誕節前夕的十二月22日正式宣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
于新年的一月19日到美國作國事訪問。有美國時事評論員認為﹐這是美中2010 風險
年的一個很美好的結局。

分析
2010年的中美關係﹐經歷了貿易紛爭﹑匯率糾紛﹑黃海與南海的劍拔弩張﹑區域競
爭﹑經濟對抗﹑以及對于朝鮮和伊朗問題的外交分歧屢屢。雖然在年底似乎有突破
性的進展﹐但雙方對彼此並無信心。新年伊始﹐傳來美國的惡訊﹕在 2010 年最後
一天﹐美國的國債首度突破14兆美元的大關。按照每日增加40 億元的速度計算﹐不
出100天後將達到政府舉債的法定上限﹐如果真如此﹐美國將被迫宣告它在歷史上第
一次破產﹔政府機構也將停擺。 消息傳來的同時﹐媒體也報道新由共和黨掌控的國
會眾議院無意修法提高舉債的上限﹐為的是要給奧巴馬出難題﹐不給他有緩沖的機
會﹐俾使他2012 總統大選無法取得連任。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與美國面臨如此火燃
眉稍的困境﹐勢必改變胡錦濤主席到訪華盛頓的主要商談議程。原先一般揣測的議
題﹐當推朝鮮半島安全﹑核武擴散﹑人民幣升值等。現在﹐將是那第一大與第二大
經濟體如何連手應付美國面臨破產之懸崖問題﹐以及如何挽救它會對全球經濟帶來
之災害。中國在2008年九月已超過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擁有者。據美國政府數
據顯示﹐其擁有成份是美國國債的十分之一。如果美國宣告破產﹐那麼中國將首當
其衝。說白了﹐就是中國收購的這些美國公債將全部泡湯。其他各國之擁有美國公
債者﹐亦將遭遇同樣下場。全球經濟亦將遭受史無前例的重創。美金的價值與信譽﹐
將一掃如煙。全世界用美金交換的生意和投資﹐將發生空前錯亂。所有擁有美金的
個人與銀行及金融機構﹐也將一貧如洗。。。。

似這樣突如其來的嚴重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政府人員能在胡錦濤主席一月19 訪美
前能準備出具體方案以備胡歐見面時討論決定的。不過﹐至少有一點我們可知。那
就是﹐在美國的心目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擁有兩兆半外匯儲蓄的中國﹐對
美國將更極其重要。中國雄厚經濟力量與其能發生之積極效果﹐對美國此時而言﹐
將比其他一切事項(譬如台灣﹑人權等)均更具迫切性。而且﹐此時再談人民幣升
值也已是遠水不救近火了。一言以蔽之﹐中國將是美國可能的【救星】(如何救法﹐
胡歐會面只能是協談的開端)。
	
中美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台灣自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歷經20年台獨王朝(李登輝12年﹐加陳水扁8 年)。
對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帶來一再的頭痛。所以美國也一再將李與陳兩位視作『麻煩
製造者』或『絆腳石』。在2008年歐巴馬還在競選總統途中﹐在台灣的馬英九已于
該年三月選上總統﹐五月就任。所以在歐巴馬于2009年一月上任時﹐馬英九總統已
在台灣執政了八個月。在這段時期內﹐馬英九的【兩岸休兵】政策已在國際上取得
效果。兩岸之間的【特殊】關係﹐已見端倪。在信息﹑交通﹑與實質上的交往﹐已
開始走向一個康莊的途徑。歐巴馬對馬英九的兩岸【休兵】政策極為支持。這可從
他還是一個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身份致馬英九當選總統的賀詞中看出。在稱許台
海兩岸和平對話之餘﹐他也承諾將鼓勵中國大陸對馬英九兩岸休兵號召有積極與善
意的回應。事後看來﹐這的確也是歐巴馬總統上任後第一年(2009) 的對華(台)政
策。2009三月18日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被派訪台﹐向馬總統轉達歐巴馬
總統的信息。特別指出兩岸三通與善意溝通﹐不但對台灣人民大有俾益﹐而且也符
合美國利益。以上引述的歐巴馬11月訪華而達成的【中美聯合聲明】﹐對此點﹐也
有具體的確認﹕『美方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
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

可是﹐在2010年底美國國債突破14 兆之耗訊傳出以後﹐台灣已不是美﹑中關係裏
舉足輕重的問題(已如上述)。所以﹐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與兩岸統一的前景﹐將
更多決定于(1) 台灣自身的將來(包括國際的大環境﹐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消長﹐
以及民意之大勢所趨等)﹔與(2) 大陸本身的因素(包括對台政策與大陸內部的
發展)。二者﹐以前者更足以值得我們的注意。
	
台灣自身的將來

如拋除美國的因素不談﹐台灣自身的將來﹐勢將決定于國際大環境與島內兩大黨
(國民黨與民進黨)以及民意的大趨勢。

台灣面臨的國際大趨勢
二十一世紀﹐是個地緣經濟的時代。在地緣經濟時代中,對任何國家或實體而言,
經濟安全常常比軍事安全(即傳統國防)還重要。但經濟安全需要有幾個條件保證:
(1) 有足夠的天然資源供應; (2) 有可輸出的資本; (3) 有生產現代必需品之工業
基礎; (4) 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 (5) 擁有足夠而取之不絕的勞工來源; (6) 參預
主要國際金融貿易圈以及自由貿易組合的本事。

換句話說,地緣經濟時代,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美國在金融海嘯以後,頓覺其經
濟安全出問題(更感其世界領導地位動搖)。由于太亞地區經濟持續增長驚人,咸
認將為二十一世紀主導區域。但,種種跡象顯示太亞地區近年來普遍反美。譬如由
十個成員國組成的【東協組織】(ASEAN)﹐ 有十個『對話夥伴』,連蒙古都包括
其中,但不包括美國(也沒有台灣)。自1996 開始的【亞歐聯會】(ASEM), 擺
明了拒絕美國介入。正在籌組的東亞共同體,其中以東協10 國為主幹,外加三(中
國、南韓、日本),再加三 (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總共16 個成員國, 也
不包括美國(或台灣)。所以,2009十一月歐巴馬亞洲之行,特地強調美國也是一
個太平洋國家。希望被本區接受(已如上述)。這正證明了,在地緣經濟時代,連美
國都不能單打獨鬥,而必須與世界上最重要的經貿組合集團挂鉤。
 
反觀台灣,在以上六點經濟安全的需要條件中,第一,台灣沒有天然資源;第二,
台灣人口少,自身沒有龐大的市場(所以,國際經濟市場如有風吹草動,將飽受其
苦)。第三,台灣除了是APEC (亞太經濟合作論壇)成員以外,与其他任何自由貿
易區及類似的組合,全扯不上關系。而且等到上述的太亞共同體成立後,APEC 也將
喪失其目前的地位與作用。台灣面臨國際孤兒的厄運,將無法回避。在地緣經濟時
代,這種孤立,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而言,後果不堪設想。民進黨反對ECFA 與反對
台灣走向大陸市場﹐實際等于在地緣經濟時代剝奪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生計。

台灣藍綠勢力對比與民意大勢所趨

所謂台灣之將來取決于藍綠勢力消長的說法﹐無外乎是指在對大陸政策上國民黨與
民進黨有天壤之別。當然﹐這兩黨在對大陸政策上﹐最終均不能超出民意趨勢之指
向。我們若想知藍綠勢力之對比﹐最近五都選舉的結果可以作為測量兩黨勢力之溫
度計。但困難是國民黨5 都勝三﹔而民進黨則得票多40萬張。所以論者各取所需﹐
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我們須要仔細透視選票的分配﹐才能知悉其真相。第一﹐在
高雄的選舉﹐民進黨籍的陳菊﹐只需要42萬張票就可當選(因為三位競選人中﹐第
二名僅得41萬票)。而她卻得到了82萬多的票。正好多出了40 多萬。民進黨總得票
勝過國民黨40萬張票﹐可說是來自陳菊所溢得的票數。何況﹐按照呂秀蓮的看法﹐
高雄楊秋興以無黨籍身份競選贏得的41萬多票﹐應該算在國民黨籍的黃昭順名下。
所以﹐她認為民進黨贏過國民黨40萬票的說法不確。第二﹐五都的市議員選舉﹐除
了台南市以外﹐通通是國民黨贏。連陳菊高票當選的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得29席﹐
對民進黨的28 席。台北市議會更是藍31﹐對綠23席。新北市議會席次﹐也是藍30﹐
對綠營的28。第三﹐在台北市與新北市的選戰中﹐蔡英文與蘇貞昌﹐分別敗于國民
黨的朱立倫與郝龍斌。而且票數相差很大。蔡英文輸了11萬票。蘇貞昌輸得多達17萬
張票。就是說﹐民進黨內目前最有希望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均大大受挫。第四﹐
再深一步分析兩黨得票分配﹐綠營的基本盤並未增長。這次五都議員選舉﹐每地民
進黨的得票率﹐仍是三成多。最終問題仍出在國民黨得票大幅度下降。主要由于藍
營很多選民『流淚不投票』所致﹐尤以台中為然(因為黨內地方派系之爭)。據台
北【遠見】雜誌民調中心主任戴立安博士回答本人詢問﹐泛藍民眾投票率的確低于
泛綠陣營。這可從民調交叉分析結果看出。研判可能原因﹐包括很多泛藍民眾對國
民黨2008五月全面執政以後﹐未盡符合他們原先高度期待所導致的不滿﹐再加對國
民黨提名五都的部分候選人也不盡滿意。

選後﹐【聯合報】民調發現﹐蔡英文與蘇貞昌仍是民進黨內放眼2012 總統大選人
氣最旺的人選。不過﹐無論兩人中任何一個﹐均暫時落後馬英九總統。如2012 民進
黨推舉蔡英文與馬英九對決﹐該民調顯示﹐44% 將選馬英九﹔30% 將投給蔡英文。
25% 未決定。如是蘇貞昌對決馬英九﹐將有45% 選馬英九連任﹔只有28% 會選蘇貞
昌。26% 未決定。

五都選舉後﹐民進黨大老許信良直言﹐民進黨想重返執政﹐就必須調整它的兩岸政
策。顯然﹐黨主席蔡英文有同樣體會。她已經輸送資金在黨內成立兩岸智庫﹐用以
研究如何調整兩岸政策﹐並要建立兩岸交流機制的平台﹔交由剛卸下民進黨秘書長
職務的吳乃仁操盤。雖然在五都選舉中﹐統獨問題並沒有成為競選辯論的焦點﹐可
是蔡英文與她所領導的民進黨顯然已領悟到兩點啟示﹕(1) 藍營的勝選﹐是由于國
民黨的兩岸政策成功﹐對很多選民起了號召作用﹔(2) 下次2012 的總統選舉﹐如果
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仍然殭化在【奉中必反】的老調上﹐將決定不可能取得多數選民
的認可。
	
我們如果對台灣民意﹑尤其是民眾的政黨傾向稍加分析﹐我們就能了解為什麼蔡英
文竟然有【自我藍化】的轉變。根據【遠見】民調中心2010 十二月對台灣民眾政黨
傾向的調查分析﹐發現37.3% 的民眾傾向泛藍。而傾向泛綠的只有27.1%。和以前的
民調相比﹐這兩者間的差距﹐長期以來呈現有其一貫性。

【遠見】民調中心長期觀察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變動趨勢。在五都選舉之後﹑兩岸
第六次陳江會談之前﹐進行了固定題組的測量﹐以供趨勢對照。這次民調顯示﹐有
16.4% 的人贊成台灣應該盡快獨立﹔11.3%認為先維持現狀再走向獨立(急獨與緩獨
合計為27.7%)﹔ 42.4%先維持現狀再看情形﹔13.4%永遠維持現狀(兩種維持現狀
合計為54.8%)﹔4.6% 認為先維持現狀再和大陸統一﹔ 2.5% 表示台灣應該盡快和
大陸統一(緩統與急統合計為7.1%)。另10.4% 沒有明確表態。.

當【遠見】民調問及民進黨是否應當調整它的大陸政策方向﹐有53.7% 的民眾表示
應該。在問及國民黨與民進黨兩者之間『哪一黨較能兼顧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時﹐
49.3% 認為是國民黨。僅有26.4% 圈選民進黨。

由這些民調資料﹐我們知道雖然贊成維持現狀的民眾佔極大多數(54.8%)而贊成緩
與急統的人加起來才只有7.1%﹐但還是有很多民眾希望台灣與大陸溝通。因此證明
了為什麼民眾對藍營支持的比率﹐持續地超過綠營10 個百分點。也是因為這樣﹐所
以蔡英文才會如上所說的『自我藍化』。

統一的前景

以上民調的 另外一個啟示﹐就是只要大多數民意認為應當與大陸維持正常與和善
的關係﹐縱使是仍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也得改變它的大陸政策。如此勢將造成台灣
與大陸間一個長期和平相處的階段。時間將是很重要的催化劑。我們應該還記得﹐
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合起來的台獨王朝20年間﹐大肆【去中國化】﹑篡改教科書等惡
行﹐造成台灣人民自認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顯著增加。贊成獨立的人數
也增高﹔而贊成統一的人相對減低。向反地﹐如果台灣的執政黨在(以上這些民調
所透露的)民意驅使之下﹐不得不與大陸謀求和平共處共榮。那樣造成的兩岸融洽
氣氛與交往﹐久而久之﹐對台灣民意潛移默化影響有多大﹐業是難以預測的。

在【遠見】另一民調中﹐有67.8% 表示『兩岸各方面差不多﹐沒必要統一』。
我們須問什麼是『各方面差不多』﹖另外就是『各方面差不多』的情況能維持多久﹖
我懷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多少人曾想到長時期過渡能帶來目前(即2010十
二月)所未見到的『變數』。而這些變數﹐會使得『多方面』差得很多。國際上與
大陸內部結構甚至台灣本身﹐在長時期中﹐就可能發生很多這一類的變數。以下三
大點﹐特別值得一提﹕

第一﹐國際上﹐除了台灣在地緣經濟時代單打獨鬥能否生存問題之外﹐另外與台灣
休戚向關的就是美國自己的將來。以上我們已經看到美國國債突破14 兆
大關面臨國家破產地步。究竟美國在胡錦濤訪美時將會要求中國如何協助其渡過難
關﹐尚不知道。但有一點我們明確可知的﹐就是美國實力絕對已今非昔比。在中美
台三邊錯綜複雜關係中﹐美國是否仍能如往昔一樣繼續扮演台灣的【守護神】﹐已
應該畫一個斗大問號。美國將自嘆【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第二﹐大陸方面﹐有兩種變化的可能。一是﹐大陸在等候相當時間以後﹐有鑑于對
台灣一直『讓利』只肥了某些台商﹐而台灣當局(以尊重台灣民意為藉口)一再虛
與委蛇﹑拒不與大陸進入政治協商。在這種情況下﹐北京縱使仍然堅持和平統一﹐
也可能被迫在對台政策上作180度轉變。毅然停止所有『讓利』之步驟﹐從而在國際
上堅決更進一步孤立與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迫使台灣在地緣經濟時代單打獨鬥﹑
任自浮沉。到那時﹐台灣今日認為『兩岸各方面差不多﹐沒必要統一』的人﹐會如
何想法。(當然他們之中﹐可能很多已經不在了。輪到他們子孫承受他們當初沒有
想到的後果)。長遠以後﹐大陸的另一改變﹐可能是內部結構的轉型。自鄧小平改
革開放以來﹐因注重經濟發展先行﹐故30 年後徒有辛旗所謂的【器物文明】﹐而尚
未有【制度文明】(註一)。由于大陸中產階級繼續擴大﹐社會一般民智也漸開。
如果我們還記得當初南韓與台灣的經驗﹐它們的政治制度轉型﹐都是緊跟著經濟奇
跡發展之後而來。中國大陸想亦不至例外。何況﹐這個經濟發展先行﹑文化(指教育
) 復興繼後﹑再來政治改革的順序﹐早已由鄧公小平設計好﹔在1987年接見本人時
曾親口相告(註二)。因此﹐按照這個進度﹐1995 年中國共產黨(在江澤民總書記
領導下)開始慶祝孔夫子誕辰﹔從此儒家思想得以返回。在大陸很多小學已經開始
教《論語》。這就是進入了文化復興的階段。然後2005 年開始﹐胡錦濤總書記倡
『政治改革』與建立『和諧社會』之說﹔2010 年溫家寶總理提倡政府『限權』之舉
(直到北京認為西方人想以【諾貝爾】獎干涉中國內政為止)。中國的【制度文明】
改革﹐不是一個會不會來的問題﹐而是甚麼時候(西方干涉只會阻擾)以及是甚麼
樣的民主制度(絕非西方式的民主)。美國的未來學專家奈斯比特(John Naisbit) 
認為中國將發展『立體民主』(註三﹕頁43-44)。等那天到臨﹐大陸不只是世界上
第一大經濟體(高盛公司與很多評論家﹐認為中國在2017年當趕過美國而成為第一
大經濟體)﹐而且政治制度也有相應的轉型。何況﹐到2017年人民幣多半已成為國
際硬幣﹐也可能已代替美金作為世界上最通用的國際貨幣。那麼原先在2010十二月
回答【遠見】民調認為『兩岸各方面差不多﹐沒必要統一』的那些人﹐如果還健在
的話﹐將如何感想﹖

第三﹐如果馬英九有第二任﹐局勢亦將完全不一樣。在2008台灣總統大選時﹐馬英
九要仔細聽取民意。他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綱﹐得到81% 民眾的認同﹐就
是由于他聽取民意的結果。大陸某將軍不懂得其中道理﹐以為【不統不獨不武】就
是變相搞獨台。他不懂得馬英九並沒有說與大陸【不和】的玄機。既是不與大陸搞
【不和】﹐這樣﹐美國想【以台制中】而達到遏制中國大陸再起的策略就不得逞。
馬英九的【休兵】彌和政策﹐一上來就恢復了兩岸已終止十年的談判。實現了兩岸
直接三通﹔簽訂了ECFA經貿協議。可是﹐由于有反對黨處處歪曲指責馬英九出賣台
灣利益﹐所以他上任以來仍必須繼續將手搭在民意的脈搏上。但是﹐在馬英九第二
任時﹐他有四年功夫領導民意﹐可以毫無反顧地做出良知指示他應該做的事業。那
個事業就是『仰不愧于祖先﹔俯足以坦對子孫』的統一大業。

結束語

總之﹐在美國沒落到【非不為也﹐是不能也】的地步﹐台灣自身之宏範五福﹐將取
決于藍綠營消長互動與民意趨勢所在。而兩岸統一大業﹐除了將看大陸配合以外﹐
還要看台灣的執政者有沒有良知與智慧﹔抓住機遇﹐做出『仰不愧于祖先﹔俯足以
坦對子孫』的統一大業。

註釋

	註一﹕辛旗﹐“在現代化進程中重朔中華文化影響力”﹐中國評論﹐2010年
十一月號﹐頁5。

	註二﹕鄧公于1987年七月29日午後3-9 時于北戴河接見本人﹐並共進晚餐。

	註三﹕約翰﹑奈斯比特﹐中國大趨勢。吉林﹕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9。

(本文為在“大華盛頓地區兩岸時事論壇”上的主題發言)


Copyright(c) 2005,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