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有新意 惜一中各表存歧義


王名舟



        馬英九先生在兔年春節過後有兩次談話涉及兩岸關係,可以看做他在新年
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開端。 

  2月7日,馬英九邀集台當局各部會首長舉行新春茶話會,指示“未來部會首長
談到兩岸關係或相關政策說明時,用字遣詞應更謹慎,稱對岸或大陸,不應稱為中
國,且公文書也不應稱呼中國”。他說這樣做是基於“一中各表”原則。 

  接著不久,在2月11日馬英九與夫人周美青出席台“外交部”新春聯歡晚會時,
向與會人士表示,“兩岸積極改善彼此關係,使得台海和平終於出現曙光,台灣海
峽已逐漸告別燃點的歷史,大步向和平大道邁進。” 

  這兩次談話雖然都是借新年春節聚會的時機發表,但外界基於馬英九先生是台
灣當局領導人的身份,多解釋為一種代表官方的發言,帶有某種政策的觀點。例如
有人認為這是馬英九讓民眾可以更認真思考兩岸關係定位的問題,回歸“中華民國
憲法”的一中架構;此外,也不否認有2012選舉考慮的因素,搶先占領統獨高地,
向台獨分子出擊。 

  新春來了,萬象更新。馬英九先生是台灣當局的領導人,又是國民黨主席,說
出的話自然有新意,代表官方。回歸“大陸”稱呼在此時被提出來,對於台灣島內
自2000年因陳水扁上台大搞台獨正名運動,使島內民眾迷失身份而拔亂反正的確有
重要意義。 

  “九二共識”說: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明確了“台灣和大
陸都是中國的領土”的涵意。兩岸既然屬於一國,就是同胞,是兄弟姐妹,不應分
出彼此。大陸政府從來就是這樣稱呼的,例如,稱“祖國的寶島台灣”、“台灣同
胞”、“台灣地區領導人”等等。此外,大陸政府出台各種對台政策,對台灣同胞
都特別照顧,特別讓利,例如對從台灣來大陸讀書的學生,行醫的醫生等,是決沒
有任何歧視的。 

  所以,馬英九先生在新年的稱呼“大陸”發言,一定會帶來新的氣象,大陸政
府一定很歡迎。 

  馬英九先生又說到海峽兩岸的和平問題,顯示他對兩岸的前途持樂觀態度。這
使民眾感到欣慰,充滿希望。其實,和平是人類的崇高理想,兩岸人民都翹首期盼。
不過,馬英九先生在新年希望“大步向和平大道邁進”,應該還包含有兩岸人民久
久盼望的特殊意義--希望兩岸向統一大道邁進。兩岸如果正式開啟統一進程,那
局面自然是和平的,沒有戰爭的。 

  馬英九先生在稱呼大陸時卻再一次強調了“一中各表”,說之所以要稱大陸,
“是基於一中各表原則”。 

  我們認為,“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不是“一中各表”原則。 

  “九二共識”中之所以出現“各自表述”的內容,是在當時海協海基會談情況
下,兩會代表為解決公證文書使用時表達一個中國原則而採用的暫時通融辦法,也
可以說是一種經過雙方同意的臨時的權宜之計。因為有這種暫時通融辦法的認可,
解決了兩岸當時急切要解決的公證文書使用、掛號函件的查詢、補償等具體事務性
難題,並為1993年的第一次“汪辜會談”鋪平了道路。此後至今,兩會每遇協商,
簽署協議等也沿用這種辦法解決問題,只是將這種“暫時通融辦法”自然地延伸。
正因為如此,才有如今“三通”實現、ECFA簽定、陸客赴台、台生登陸等等兩岸交
流活躍的局面;才有兩岸經貿關係更加緊密以及台灣經濟復甦。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暫時通融的“各自表述”要長期堅持下去,更不能上升
為“是基於一中各表原則”的認識。“各表”不是原則,“一中”才是原則。這是
我們必須要認清的根本問題。對於這一點,大陸政府方面一直是如此認識和堅持的。
 

  兩岸分裂六十年了,這六十年令中華民族痛苦的歷史應該結束了。早一點結束
這一段歷史,拋掉大包袱,有利於民族振興,何樂而不為?兩岸如果不統一,還要
各表,能各表到幾時?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s Peaceful Unification, Washington D.C., USA. All rights reserved.